试题名称:成绩排序
问题描述
有 N 名同学,每名同学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科成绩。你需要按如下规则对所有同学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:
1. 比较总分,高者靠前;
2. 如果总分相同,则比较语文和数学两科总分,高者靠前;
3. 如果仍相同,则比较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最高分,高者靠前;
4. 如果仍相同,则二人并列。
你需要输出每位同学的排名,如遇 x人并列,则他们排名相同,并留空后面的 x-1个名次。例如,有 3 名同学并
列第 1,则后一名同学自动成为第 4 名。
输入描述
第一行一个整数 N ,表示同学的人数。
接下来 N 行,每行三个非负整数分别表示该名同学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成绩。
保证
。
输出描述
输出 N 行,按输入同学的顺序,输出他们的排名。
注意:请不要按排名输出同学的序号,而是按同学的顺序输出他们各自的排名
特别提醒
在常规程序中,输入、输出时提供提示是好习惯。但在本场考试中,由于系统限定,请不要在输入、输出中附带任
何提示信息。
样例输入1
样例输出1
数据规模
对于 30 的测试点,保证
,且所有同学的总分各不相同。
对于所有测试点,保证
。
试题名称: B-smooth 数
题面描述
小杨同学想寻找一种名为 B-smooth 数的正整数。
如果一个正整数的最大质因子不超过 B,则该正整数为 B-smooth 数。
小杨同学想知道,对于给定的 n 和 B ,有多少个不超过 n 的 B-smooth 数。
输入格式
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n,B,含义如题面所示。
输出格式
输出一个非负整数,表示不超过 n 的 B-smooth 数的数量。
样例1
样例解释
在不超过 10 的正整数中, 3-smooth 数有
,共 7 个。
数据范围
对于全部数据,保证有
。
下面Python代码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( )。
下面Python代码中,aFactorial()和bFactorial()用于求正整数的阶乘。有关说法,错误的是( )。
aFactorial( )用循环方式,bFactorial()递归方式
bFactorial( )更加符合数学定义,直观易于理解,而aFactorial()需要将数学定义转换为计算机程序实现
当N值较大时,aFactorial( )执行效率更高,而bFactorial()因为有多次函数调用,效率将降低,且N如果较大,将可能导致不能使用
bFactorial( )因为代码量较少,没有循环,因此其执行效率更高
下面的Python代码中,idList变量为list类型,保存有大量身份编码,倒数第二位如为偶数,则为女性,奇数为男性,从第7位开始连续8位为出生年月日,年为4位数月和日均为两位数。编码统计每天有几位男生生日女生生日。横线处应填入代码是( )。
(1, 0) if gender == 1 else (1, 0) , (0, 1)
(0, 1) if gender == 1 else (1, 0) , (0, 0)
0, 1 if gender == 1 else 1, 0 , 0, 0
(0, 1) if gender == 1 else (1, 0) , 0, 0
有关下面Python代码的说法,正确的是( )。
代码采用二分法查找,仅对有序list有效,不适用于set、dict等
在函数内定义函数,存在多次调用多次定义,因此存在错误
第16行代码__bSearch()最后一个参数val应为queryVal
第16行代码应为return __bSearch
阅读下面Python代码,横线处应填入( )。
isOdd , isEven
isOdd , isEven(10)
isOdd(10) , isEven
isOdd(10) , isEven(10)
下面的Python代码中merge()函数的两个参数均为list类型,且是已按相同规则排序的数据。下面有关说法中,正确的是( )。
第3-7行代码将导致死循环,因为没有循环变量及其改变
第5行和第7行代码执行后,result的成员值为None
第9行和第11行是否被执行,与arr1和arr2的成员值有关,如果值转换为False,将不会被执行
merge()函数的代码没有错误,执行后参数arr1和arr2将合并成新的list保存到result之中,且有序
上题不能支持其他常见类型的排序,如实现该支持,横线处分别应填写代码是( )。
在TCP协议中,完成连接建立需要通过( )握手。
一次
二次
三次
四次
下面流程图在yr输入2024时,可以判定yr代表闰年,并输出 2月是29天 ,则图中菱形框中应该填入( )。
(yr % 400 == 0) or (yr % 4 == 0)
( yr % 400 == 0) or (yr % 4 == 0 and yr %100 != 0)
( yr % 400 == 0) and ( yr % 4 == 0)
(yr % 400 == 0) and (yr % 4 == 0 and yr % 100 != 0)
有关下面Python代码的说法,正确的是( )。
代码中qSort()函数不是稳定排序
代码中qSort()函数空间复杂度为O(1)
代码中qSort()函数是就地排序
代码中qSort()函数是外排序,因为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新的内存空间即外空间
有关下面Python代码的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代码中第17行执行后,firstNode(第一个节点)的下一个节点指向第3个节点,即secondNode(第2个节点)的下一个
代码中第18行执行后,第3个节点的Previous(前向)指向第1个节点(firstNode)
仅仅通过firstNode节点,不能访问第2个节点,第2个节点已不在内存中存在,自动释放所占内存
在第18行后,执行del secondNode后,第2个节点所占内存才会被释放。仅仅执行先有第16-18行,第2个节点内存不会被释放。
下面有关排序算法的说法,正确的是( )
快速排序是稳定排序
Python中list类型的sort()是稳定排序
冒泡排序是不稳定排序
归并排序是不稳定排序
在上题的算法中,其时间复杂度是( )。
不同的排序算法,其空间复杂度也不同。与冒泡法排序空间复杂度相同的是( )
归并排序
快速排序
计数排序
插入排序
上上题qSort()函数不支持排序规则函数,形如sorted()函数的key参数,为实现类似目标,横线处分别应填入代码是( )。
fx == None , fx(x) >= fx(Pivot) , fx(x) < fx(Pivot)
fx == None , fx(x) >= Pivot , fx(x) < Pivot
fx != None , fx(x) >= fx(Pivot) , fx(x) < fx(Pivot)
fx != None , fx(x) >= Pivot , fx(x) < Pivot
Python代码print(sorted(list(range(10,20)), key = hex))执行后将输出[10, 11, 12, 13, 14, 15, 16, 17, 18, 19]。( )
正确
错误
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能力是有限的,比如它无法对能够提前终止的循环给出等价描述 ( ) 。
正确
错误
在以下Python代码中,执行后输出是 5=>4=>3=>2=>1=>2=>3=>2=>1=>5 。( )
正确
错误
在Python中,当对dict类型进行in运算查找元素是否存在时,其时间复杂度为 O(1) ,set类型也如此。( )
正确
错误
下面的Python代码能实现N的质因数分解,类似埃氏筛法。( )
正确
错误
冒泡排序是就地排序,空间复杂度为 O(1) 。( )
正确
错误
贪心算法虽然可能不是局部最优,但可达到全局最优。 ( )
正确
错误
一个算法设计合理的话是可以没有输出的,比如冒泡排序就不输出任何信息( )。
正确
错误
Python内置函数sorted()可对支持for-in循环的数据类型排序。( )
正确
错误
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是。()
正确
错误